BOB官方网站

新零售为什么会出现

新零售为什么会出现

整体而言,正在快速升级、日益成熟的外部客观环境和中国传统零售业发展中的现实不足,让中国有机会率先实现“新零售”的诞生和成长。 

 

 

1)新零售基础设施建设初具规模 

电子商务高速发展的十余年中,含云计算、互联网金融、智能物流在内的数字化商业平台基础设施已经初步建成。淘宝平台上活跃着100 种交易场景,60多种交易类型, 超过 3000 多种营销形式,拥有全球最大的混合云部署架构。2016 年天猫双11全天交易额 1207亿元的背后,是承担12万笔/秒的交易峰值的大数据技术处理能力。 

2)社会分工不断细化 

人类历史发展的事实证明,社会分工和专业化,无论在广度上还是深度上,都是不断发展的。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今天社会分工和专业化的规模不仅在一国范围内各个地区、各行各业间展开,还开始在世界范围内发生。而越来越发达的分工,既符合每个人的微观利益,也符合社会进步的宏观利益。这一点在零售行业也不例外。

3)企业开始从市场侧走向供给侧 

随着全球经济进入新阶段,越来越多企业的重心开始从市场侧进一步走向供给侧,越来越多企业开始从 B2C 慢慢走向 C2B,这要求企业进一步加强对消费者的洞察能力, 以消费者引导的生产制造。对用户数据的累计变得更加重要,数据越累计越多,在全域营销、全域触达上就能产生更加巨大的作用。 

4)供应链更加柔性化,生产制造更加小快灵 

随着信息化的深入,制造业正在发生巨大的变化,它们再也不是一种以闭门设计获得订单,然后批量化生产,大批量发货;而真正走向了以消费者洞察为前提进行快速的响应,满足用户需求的设计,配以柔性化的供应链,快速地生产,能够最终用网状渠道结构及时触达消费者,并且能够获得真实的消费者消费数据之后再进入一个循环的过程。

5)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化程度较高 

从广度上讲,CNNIC报告指出,截至2016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7.10亿,互联网普及率为 51.7%。其中,手机网民规模达6.56亿,仅通过手机上网的网民达到1.73亿,占整体网民规模的24.5%;从深度上讲,2016 年,中国网民的人均天上网时 间超过3.7小时,位居世界前列。中国消费者的数字化程度较高,更具智慧,购物路径凸显全渠道特色。“BCG研究显示,在消费者最终决定购买某一产品前,平均每个购买行为有3个激发点及4次搜索比较行为。”

6)消费者的要求日益提升 

中产阶层崛起所带来的消费升级变化成为未来 5-10 年的重要主题。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必需性消费需求开始转向到可选性消费性需求。消费者要求的提升一方面体现在希望品牌商给予“随时随地”的触点,即在任何时间利用他们面对的任何媒介给予他们想要的服务与内容;另一方面体现在希望商品更加定制化以及性价比更高。移动互联网、社交媒体及O2O综合服务模式的崛起对消费者的生活与消费模式进 行了飞跃式的改造。消费者要求越来越高,在新一代数字媒体双向沟通的属性下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逐渐在与品牌商的关系中占据了更多的主导权。

7)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迅速 

近年来,中国电子商务发展带动物流配送发展,两者体量发展呈正向相关,特别是“最后一公里物流”发展,显著高于实体商业基础设施建设发展速度。一般而言,城市日包裹配送量越大,物流成本就越低,物流业就越发达。当前,我国城市人口居全球首位,人口稠密的城市让物流快递业的发展有机会成为全球之冠。

8)中国实体零售业尚缺乏“顶级”品牌 

美国自1840年后的近200年中伴随着工业化和信息化的技术革新,零售业先后经历了工业化和信息化,已经形成了成熟高效的大流通格局。反观中国,改革开放后,中国零售业虽然进行了20 余年卓有成效的民间探索,但由于缺乏信息技术和现代管理 技术的支持,整体效率处于较低水平。在实体零售业领域未能形成与沃尔玛、好市多、克罗格相比肩、能够主导实现跨地域高效流通的企业。

9)批发零售业整体效率偏低 

受制于工业化发展进度,中国原有的物流体系使得商品周转率停留在较低水平,中国国内实体批发零售业的整体交易效率偏低。据阿里研究院测算,美国的批发零售业交易效率是中国的1.56倍。未来,中国批发零售业企业急需进一步提升效率以满足快速提升的消费需求,以及应对更加激烈的国际竞争。

(稿件来自:客户部刘天洋